為了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三進”工作,11月20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在浦東校區實驗中心311會議室召開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集體備課會。教務處副處長肖遠志、原理教研室全體教師出席。備課會由原理教研室主任潘明德教授主持。
潘明德首先做了主題發言,他認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體思政課教師,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師應該把四中全會精神及時準确地融入到原理課教學中去,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首先,教師自己要學懂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真正理解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深刻内涵與核心要義,不能隻知皮毛,淺嘗辄止。隻有教師真正領會了精神,才能在課堂上準确、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其次,要找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與十九屆四中全會核心精神之間的契合點,例如,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具體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于起到決定性作用。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于關鍵環節。所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思想。等等。第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我黨制定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因此,馬原課要從理論上幫助學生認識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科學性和現實意義,從而幫助他們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和“四個意識”。第四,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開創性和裡程碑意義,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他們學習全會精神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
畢偉老師和張炜炜老師做了交流發言,結合原理課的專題教學,提出具體将全會精神融入到原理課中的建議和方法。認為要在各個專題的微觀層面找到恰當的融入點,将全會精神和原理課緊密結合。
教研室其他教師也發表了對于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課堂的建議和體會。在熱烈讨論中,大家紛紛表示,将全會精神帶進思政課堂,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會議講話和會議精神;其次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具體細緻透徹地将理論講清講透;最後還應該注重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最後肖遠志做了點評,指出思政課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并稱贊本次集體備課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攝影 張炜炜)